秀山土鸡林下养殖模式与技术

15-08-12

  一、场地选择与场舍建设要求

  (一)场地选择:总体要求地势高燥、平坦且稍有坡度(1-3%),利于防疫,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病原污染,土壤通透性好(最好是砂壤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距离支线公路200米以上、距离河流铁路300米以上,离工厂、屠宰场、居民区等污染严重的环境在2公里以上,供电保障良好。有果园、人工林、天然林草地等适宜养殖区域,最好具有山脉、沟谷、河流等可利用天然屏障。

  (二)鸡舍分布:实行分区轮流放牧养殖,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将其均匀划分为若干小块,每个小块4-5亩,在适中位置建设一栋鸡舍,供一群鸡舍饲和放牧。鸡舍与鸡舍之间,鸡舍与生活、办公区修建工作便道。

  (三)鸡舍建筑:塑料、竹木、尼龙、草棚等简易棚舍或砖木结构圈舍均可。林间空气流动性差,檐口高度应放在2.2米以上。有条件的业主,最好采用砖木结构瓦面圈舍。在建设上因陋就简、节约成本,但必需解决冬季保温和夏秋季节防暑降温、通风等问题。鸡舍面积视林中间隙而定,一般大小为40-60平方米/舍。林中鸡舍朝向,根据鸡舍所处位置、鸡群活动范围灵活确定,在鸡群主要活动方向开门,方便鸡群出入鸡舍。鸡舍地面应高于舍外地面20厘米以上,舍内地面平整,可铺设约5厘米厚的150-200#混凝土,统一向舍门处略微倾斜,以便于清扫等。鸡舍四周应当开挖排水沟,排出周围积水,保持舍内干燥。舍前整理出足够鸡群采食的场坝,用于投喂饲料、饮水等。林间鸡舍采光较困难,在修建鸡舍时要引起足够重视,妥善解决舍内采光问题。

  (四)围栏:场地最好用围栏与外界隔离开。除利用天然屏障外,其它地段边界可栽种生物围栏、设置剌篱笆、金属网或尼龙网、竹木栅栏以及围墙等。在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在放牧养殖区与辅助区(生活、办公、仓储等)之间设置围栏等隔离设施,严防鸡只越过隔离设施到达放牧养殖区外活动。跨区道口设置简易门与消毒池。

  (五)粪污处理:在位于场区下风口、地势低洼处,设置无害化处理场,要求离鸡舍直线距离200米以上,用于处理粪污及死鸡。粪污、垫料等堆积发酵,制作有机肥。

  (六)场地其它处理:新场地最好割除茅草等植株较高的茂密杂草,保留稀疏、低矮的野草、野菜。清除威胁鸡群安全的有毒有害植株,驱除天敌、蛇、鼠等动物。较高较陡的土坎,应疏理平缓,便于鸡群活动。场地内积水、污泥等要进行引排、填埋等处理,以免腐败毒物、毒水毒害鸡群。旧场地收集整理粪便、污染物,堆积发酵;清洗消毒用品用具,清扫消毒圈舍及周围环境。放牧地闲置恢复地表植被,也可浅耕种植人工牧草、饲料菜等。

  (七)常用设备、物资:栖架或垫料、给水设备、喂料设备、照明设备、饲料搬运设备、鸡只转运用鸡笼、应急照明,防疫物资。

  二、饲养方案

  采取分阶段养殖,前期(50日龄前)舍饲,后期(50日龄后)散养敞放,放养时间不少月3个月,出栏最低日龄不少于150天,最低体重公鸡3斤、母鸡2.5斤。不使用非法添加物,商品鸡无药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规定的相关质量标准。

  (一)前期舍饲,使用全价配合饲料,让鸡自由采食。合理分群并控制好鸡群密度:平养育雏时,每群鸡50-100只,初期密度为每平方米30只,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并按照大小强弱进行1-3次分群,到育雏期末每平方米15-20只。育雏阶段应根据地方流行情况确定的主要病种做好基础免疫。加强消毒灭源(常规消毒每周1次),强化饲养管理,增强鸡群抵抗力,为散养阶段提供优质健壮合格鸡苗。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脱温。

  (二)后期散养敞放,早晚补饲。放牧地选择果园、林草地、三年以上银花地等,每亩放100只左右,每群规模300—500只(银花地每亩不超过50只,每群不超过200只为宜),早上九点投料一次,每只鸡20—40克,全天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傍晚补饲一次,每只鸡30—50克(投料量根据鸡采食量增减,给足料不浪费为宜)。为了促使鸡肉品质优良,增加风味物质积累,应当根据用途和需要,适当延长饲养周期,对4月龄以上鸡适当饲喂红苕等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保证体重稳中有增。散养阶段应做好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接种。加强防疫管理,严禁场外家养动物进入养殖区域,人员、车辆、物资等进入场区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避免携带病原入场。

  三、放养管理

  (一)转群

  转群或调运脱温鸡苗进入放养舍前,提前5-7天对放养舍进行清扫、消毒等处理,放置栖架或铺设垫料,检查照明、供水等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备好饲料、转运工具、预防药物等。鸡群脱温后,在育雏舍留养3-5天,然后从育雏舍转群到放养场地圈舍,要尽量避免鸡群受到惊吓、途中剧烈颠簸等,减轻应激危害。一般在夜间进行。

  (二)过度期管理

  土鸡从前期育雏、舍饲到后期散养敞放,中间要经过1—2周的过度饲养,主要是脱温练苗。采取舍饲,白天敞开舍门,让鸡自由出入,逐渐适应放养环境。一是饲料改变逐渐过度;二是投喂次数逐渐过度,傍晚补饲1次,开灯2小时,投放饲料和饮水;三是从脱温开始连续3-5天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缓解鸡群因饲料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造成的应激,转入新舍环境后1-2天,在饮水中添加氧氟沙星。

  (三)放养阶段管理

  1、诱虫:有虫季节在傍晚后于棚舍前活动场内用支架将黑光灯或高压灭蛾灯悬挂于离地面2-3米高位置照射2-3小时或每亩放置2-3个性激素诱虫盒诱虫,增添食源,增加散养鸡蛋白营养,提高鸡肉品质。

  2、集中鸡群补饲归舍:使用固定口令集中鸡群喂料,傍晚打开舍内灯光,聚集鸡群入舍,让鸡形成条件反射,直至鸡群自然养成补饲、归舍习惯。

  3、分群饲养合理放牧:严格控制放养密度与分群大小,最好公、母鸡分群、强弱分群饲养,场地合理轮牧,减轻鸡群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4、防止意外伤害:平时注意农药中毒和鼠兽伤害,风雨冰雹来临前及时召鸡回棚,被免风雨冰雹伤害。

  5、保证品质:出栏前20天内禁止给鸡群使用任何药物,以保证商品鸡品质优良。

  6、全进全出:鸡群全部出栏后,做好空舍和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放养场地应空置或人工种植牧草2个月以上,便于粪污降解和地表植被恢复,为下一批鸡群入场放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