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岳到湘西草堂 一条延续至今的湖湘文化动脉

15-05-15

南岳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传播湖湘文化的摇篮。

从南岳到湘西草堂,从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湖湘理学的总结者,这条路,也是一条湖湘文化的动脉。

南岳与禅宗、湖湘与革新之间那根线延续至今。

南岳盘山公路上,夹道的松柏遮天蔽日,枫香正在染成热烈的金黄。在古老植物们的庇护下,这条朝圣之路一直保持着一种幽深静谧的美。

磨镜台相传南禅七祖怀让正是在这里以磨砖作镜之举“收服”了江西名僧马祖道一。不远处的怀让墓塔建在半坡处,恰遇一位僧人正在祭拜。他叫宏禅,不久前刚从北方过来,现在南台寺修行,祭拜怀让是他的“日课”之一。“他是我们禅宗的祖师。我有时间就会来这里。”宏禅双手合十作一个揖,向着山上走去。

在山坡脚下驻足良久,我们沿着山路缓缓拾级而上,足下的这条山路,正是中国南禅的根苗开枝散叶的原点。大唐帝国年间,极具反叛精神的六祖慧能派怀让、青原等弟子几乎同时到湖南、江西进行“战略开拓”。慧能对印度佛教及当时势力强大的禅宗北宗的革命性创新,与湖湘大地的革命精神一拍即合。南岳的禅宗衍生出“一花五叶”,使佛教中国化真正完成,南岳与禅宗、湖湘与革新之间或明或暗的那根线,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寺院僧人延续着“不作不食”的修行传统。

从磨镜台沿着山路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福严寺。六朝古刹静静坐卧在四株古银杏树的掩映下。即使树叶尚未黄透,但古树,以及游移在寺院白墙上深沉的暗影仍让大家屏息。这是时间无言的力量,传说这几棵古银杏为高僧慧思和尚手植,已有1400多岁了。福严寺虽屡遭兴衰,早已不复慧思当年模样,但秋风飒飒中,这四株树却响着数千年的风。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我们抵达寺院正值午时,僧人们皆已回房中午睡,院内一片静谧。午饭之前,寻至福严寺的菜园,正午的阳光暖暖融融铺在菜地上,小径上放着锄头和水桶。我们的午餐桌上,清一色的蔬菜瓜果,几乎全都是寺院里的僧人自己所种。

这也正是中国南禅的“标志性特征”,将劳作与参禅相结合,吃饭拉屎、担水劈柴皆为妙道,彻底打破了印度佛教诵经打坐、沉思默想等清规戒律,以更接地气的生活方式悟道。